疫情防控期間,有這樣一對夫妻,毫不猶豫并肩逆行,一次又一次扛起上百箱物資;毅然決然齊心抗疫,風雨無阻地為一線工作人員送去餐食。他們是夫妻,是同事,更是“戰(zhàn)友”,信念的默契讓他們伉儷攜手走上防疫一線,演繹了“執(zhí)子之手,共抗疫情”的故事,詮釋了“舍小家,為大家”的家國情懷。
他們,就是來自同益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的志愿者——高金良、邵麗娜夫婦。
有一種默契,叫共沐風雨
3月12日,長春市開始實行靜態(tài)管理,大雪在此時不約而至,給這座因疫情而陷入寂靜的城市更增添了幾分蒼涼,而牽動高金良心的,還有自己單位“抗疫一線急需支援”的緊急號召。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,公司不僅捐獻了物資,還成立了志愿團隊,作為一名黨員,一名退伍軍人,他沒有絲毫猶豫,第一時間報了名,邵麗娜得知丈夫的決定后,毅然選擇與他一起并肩戰(zhàn)斗在戰(zhàn)“疫”的第一線,守衛(wèi)共同的家園。13日,這對夫妻簡單安頓好孩子,立即奔赴長春市南關區(qū)曙光街道,負責為各個核酸檢測點配送物資。凌晨五點,兩個忙碌的身影與清晨的第一縷陽光交相輝映,他們要搶在所有工作人員來之前,將防護物資送到核酸采樣點位,如果工作人員不能有充足的的時間換好防護服,不僅會影響核酸檢測工作不能按時開展,還會對工作人員的安全造成很大隱患!耙幌湎淇钙鸬牟粌H是物資,更是沉甸甸的責任!备呓鹆颊f!耙痪的工作人員每天都在超負荷工作,我們是身披同樣戰(zhàn)袍的戰(zhàn)友!
有一種擔當,叫無私奉獻
隨著防控管理進一步提級,對一線工作人員實行閉環(huán)管理。此時選擇繼續(xù)支援,意味著與社區(qū)工作人員同吃同住,志愿團隊里大多都是有家庭的人,很多人都猶豫了,在這關鍵時刻,高金良、邵麗娜作出了選擇:留在曙光街道繼續(xù)支援一線抗疫工作。36個卡點,上千份盒飯,夫妻二人風雨無阻,準時將餐食發(fā)放給每個卡點的工作人員,確保所有餐食已經送到后,他們才回到社區(qū),默默地拿走自己的那份早已涼掉的飯菜。而最讓他們掛念和愧疚的,是獨自在家,從未離開過自己的兒子,每天給工作人員送完餐,邵麗娜都要準時與兒子視頻,指導他自己做飯,“兒子很堅強,也很勇敢,自己一個人在家做飯,好幾次菜都燒焦了”邵麗娜眼眶泛紅,“最怕兒子問我們什么時候回家”。
有一種熏陶,叫以身示范
在近兩個月的疫情防控工作中,高金良、邵麗娜夫婦不僅守護著轄區(qū)內的萬家燈火,也用實際行動為孩子樹立了榜樣。他們的兒子,這個今年即將面臨中考的15歲孩子,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下,已然成長為一個男子漢。在獨自居家生活的近一個月里,他從未向父母抱怨、哭訴過,而是用肩膀撐起自己的一片天,讓父母能放下所有顧慮,義無反顧投身于這場沒有硝煙的戰(zhàn)爭。面對大家的贊揚,他們卻說抗疫一線的工作人員是最辛苦、最可愛的人,“我們只是做了微不足道的事”。(李丹)
(圖片來源:南關區(qū)委宣傳部/供圖)
(來源:中新網吉林)
(編輯:王思博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