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網吉林新聞6月13日電(譚偉旗 單海晶)近日,榆樹市人民法院法官單海晶接起電話,就傳來當事人孫某的質問:“你們憑什么凍我的銀行賬戶?明天還不上房貸就逾期了!”法官立刻放下手中的案卷,輕聲安撫:“孫某啊,別著急,慢慢說......”
據悉,孫某將名下一處房屋,通過中介介紹出租給王某。在與中介交談時,孫某承諾繳納物業(yè)費及取暖費,可這一承諾并未體現在合同中。王某入住后,供熱公司發(fā)出熱費催繳通知,上面赫然顯示“3年未交”字樣。王某一氣之下搬離出租屋。事后,孫某將其訴至法院。該院判決后,王某又提出反訴。
法官上午剛凍結孫某的賬戶,下午就接到了她的緊急求助。孫某語速極快,帶著哭腔解釋在外地打工,老家榆樹的親人早已搬離,如今舉目無親。若賬戶凍結超過一周,不僅房貸逾期會影響征信,連基本生活都成問題。
法官看著時鐘,距離審批系統(tǒng)關閉只剩1小時。按照正常流程,解除凍結需走完審批鏈,最快也要等到下周。但孫某顫抖的聲音里透著絕望,讓法官下定決心特事特辦。法官立即指導他通過轉賬至法院執(zhí)行款專戶,并同步聯系審批部門開啟綠色通道。
審批系統(tǒng)關閉前2分鐘,解除凍結的電子文書完成簽章。法官第一時間撥通孫某電話,電話那頭先是一陣沉默,隨后傳來哽咽的感謝。此時,王某也收到了孫某退還的房租。
這起小標的案件,折射出基層司法的真實溫度。在許多人眼中,小標的案件或許“不值一提”,但對當事人而言,每一分錢都可能關乎生計冷暖。執(zhí)行法官用40分鐘的緊急協調,不僅化解了一場可能升級的矛盾,更讓當事人看到:法律不是冰冷的條文,而是在守護公平正義的同時,能感知人間疾苦的溫暖力量。(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