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網(wǎng)吉林新聞5月9日電(譚偉旗 王聰)近日,長春市朝陽區(qū)人民法院官方公眾號發(fā)布消息,介紹“她的故事”,致敬該院老法官們。
該院刑事審判庭三級高級法官陳曉靜,用三十余載光陰書寫了司法工作者的堅守與傳承。
陳曉靜在回顧工作填寫考核表時不禁感慨:“已經(jīng)三十六年了”。時間倒回1989年,初入法院的她從書記員做起,在簡陋的辦公環(huán)境下,僅憑一支筆、一本卷宗,將每件案件細致入微地記錄歸檔。
從書記員到審判員,從司法新兵到辦案能手,陳曉靜的成長既源于自身努力,更得益于老法官們的薪火相傳。他們不僅傳授法律知識,更傾囊相授各類案件的應(yīng)對智慧。
面對疑難案件,陳曉靜反復(fù)審閱卷宗,夜深人靜時仍在推敲案情細節(jié)。刑事審判關(guān)乎人身自由,為確保不超期羈押,她時常深夜折返法院核查刑期。這樣的工作狀態(tài),在該院法官群體中絕非個例——梳理案件、撰寫文書,24小時總覺不夠用。
在審理一起涉毒案件時,懷孕的被告人帶著七歲孩子,生活陷入困境。陳曉靜先后資助其兩千余元,這不過是她司法溫情的尋常注腳。為刑滿人員購買返鄉(xiāng)車票,不僅是她這樣做,這已成為該院刑事審判庭傳承數(shù)代的傳統(tǒng),彰顯著法律剛性之外的司法溫度。
身處信息化浪潮中,陳曉靜雖然打字速度不快,但從未讓自己的助理、書記員打?qū)徖韴蟾婧团袥Q書,總是親力親為!岸际亲约旱暮⒆,他們還有更多要學(xué)!标悤造o這樣說。面對大家咨詢問題她耐心解答,被人幫助時她一定真誠致謝,處理案件時她總是換位思考。
三十六年如一日,為百姓排憂解難,陳曉靜力求每一份判決都經(jīng)得起法律和歷史的檢驗。(完)